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
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
君泪濡罗巾,妾泪满路尘。
罗巾长在手,今得随妾身。
路尘如得风,得上君车轮。
渔阳千里道,近如中门限。
中门逾有时,渔阳长在眼。
生在绿罗下,不识渔阳道。
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诗句如下:
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
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
君泪濡罗巾,妾泪满路尘。
罗巾长在手,今得随妾身。
路尘如得风,得上君车轮。
渔阳千里道,近如中门限。
中门逾有时,渔阳长在眼。
生在绿罗下,不识渔阳道。
译文与注释
- 良人昨日去
- “良人”指丈夫。“昨日去”说明丈夫已经离开。
- 译文与注释:你的丈夫昨天离去了。
- 明月又不圆
- 月亮本应圆满,但今天却不圆。
- 译文与注释:明亮的月光今天并没有完全照亮大地。
- 别时各有泪
- “各”表示各自。“别时”指分别的时刻。
- 译文与注释:分别时我们都有泪水流淌。
- 零落青楼前
- “青楼”指的是女子居住的高楼。“零落”意为分散。
- 译文与注释:离别后,我们的眼泪如同散落在青楼前。
- 君泪濡罗巾
- “君”代指征妇的丈夫。“濡”意为沾湿。“罗巾”是古代妇女常用的丝质头巾。
- 译文与注释:你(征妇的丈夫)的泪水沾湿了头巾。
- 妾泪满路尘
- “妾”指被征召入伍的女性或被迫离家的妇女。
- 译文与注释:我(征妇)的泪水洒满了道路的尘土。
- 罗巾长在手
- “长”意为一直、始终。
- 译文与注释:你亲手为我织制的丝巾,我一直随身携带。
- 路尘如得风
- “路尘”代表旅途中的尘埃。“得风”意味着随风扬起。
- 译文与注释:你离去的道路,尘土随风飞扬。
- 得上君车轮
- “得上”表示可以到达。“君车轮”比喻丈夫的远行。
- 译文与注释:你离去的路途可以到达我的夫君所乘坐的车。
- 渔阳千里道,近如中门限
- “渔阳”为地名,位于今河北北部。”中门限”指京城长安的城门。
- 译文与注释:通往渔阳的路程虽然漫长,但却近得像京城长安的城门一样。
- 中门逾有时,渔阳长在眼
- “中门”指长安城西门。“逾”意为经过。
- 译文与注释:长安城的西门虽然经过了无数次,但通往渔阳的路途总是在眼前。
- 生在绿罗下,不识渔阳道
- 这里用“生在绿罗下”形容征妇的生活环境,即出生和成长在富贵之家,而“不识渔阳道”则表达了她对遥远战场的陌生和无知。
- 译文与注释:我在华丽的生活下成长,却从未了解过战争的道路。
赏析
《征妇怨》这首诗反映了元末战乱给平民百姓带来的灾难,尤其是对那些被迫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征妇们的深刻同情。诗中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破坏,以及征妇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普通人生活的破坏。全诗情感细腻,语言简练,通过对战争背景的交代和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征妇的内心世界和遭遇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