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征钜鹿,今岁入卢龙。
玉塞莺声断,银河雁影重。
裁衣犹忆体,临镜懒窥容。
秋风起昨夜,床下又闻蛩。
【解析】
此诗是一首闺怨诗,表达了征妇因久戍不归而产生怨恨之情。全诗以“怨”为线索,层层写来,情真意切。前四句写征妇思念丈夫;最后两句写征妇的怨恨。“玉塞莺声断”一句点明时间,“银河雁影重”点明季节,都与“怨”有关。首联写去年征人入卢龙、今岁又入卢龙,都是从征人的角度看的。“玉塞莺声断”中的“玉塞”,指边关;“断”字写出了边地春寒料峭,征人难以适应。颔联中,“裁衣犹忆体”和“临镜懒窥容”,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颈联中,“秋风起昨夜”是女主人公听到的秋虫的鸣叫,“床下又闻蛩”,则是女主人公所听到的另一种蟋蟀的鸣叫。
【答案】
译文:
去年我随军到过钜鹿,今年又来到卢龙。
边塞的黄莺叫声已经没有了,天上的流萤影子也消失了。
裁制的衣服还在想着丈夫的形体,对着镜子也懒得去照容貌了。
秋天的风声吹拂着昨晚刚刚睡下,床下又传来了秋虫的鸣叫。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妻子对远征的丈夫的深切怀念。诗一开头就交代了妻子思念的对象:“去年征钜鹿,今年入卢龙。”这两句诗概括了妻子的思夫之情,同时也表明了丈夫的长期远行。接着诗人又描写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在春天的时候,妻子还经常剪裁丈夫的衣物,想到丈夫的身体;到了秋天的时候,妻子就不敢照镜子了,怕看到自己的容颜憔悴不堪。这两句诗充分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深眷恋和牵挂之情。然而,尽管妻子如此思念丈夫,但丈夫却仍然长年在外,不能回家。于是,妻子便产生了怨愤之情:“玉塞莺声断,银河雁影重。”这里用“玉塞”和“银河”两个意象来表现边塞的荒凉和孤寂。“玉塞”是指边塞上寒冷的黄土高原,“银河”则是指天空中飘动的流萤。“玉塞莺声断”写边塞的荒凉和寒冷,“银河雁影重”写空中流萤飞逝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表现了妻子对丈夫长时间远离家乡的怨愤之情。最后,妻子又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怨愤之情:“裁剪犹念体,临镜懒窥容”。这里的“裁剪”是指缝衣服,“窥容”是指照镜子。妻子在思念丈夫的同时,更加思念丈夫身体的康健与容颜的漂亮,因此她总是忍不住要缝制丈夫的衣服,并常常对着镜子照看自己的容颜。这两句诗表现了妻子对自己身体和容颜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