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州

羌胡据西州,近甸无边城。
山东收税租,养我防塞兵。
胡骑来无时,居人常震惊。
嗟我五陵间,农者罢耘耕。
边头多杀伤,士卒难全形。
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
生男不能养,惧身有姓名。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属于“杂曲歌辞”类。《西洲曲》不仅在文学上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其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也深受人们喜爱。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历史背景:《西洲曲》的作者和时代存在不同的说法。《玉台新咏》认为江淹创作了此诗,而《乐府诗集》则将其题作“古辞”。明清人的古诗选本或以为是晋辞,或以为是梁朝的作品。关于其具体创作时间,学界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它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是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2. 艺术特点:《西洲曲》以其细腻的感情和曼丽宛曲的情调,赢得了广泛赞誉。五言三十二句的结构使得整首诗感情十分细腻,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这种艺术风格使得《西洲曲》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而是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代表了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高度。
  3. 主题内容:《西洲曲》通过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展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伤色彩。诗中的主人公对心爱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其无法实现爱情的哀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了解了《西洲曲》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主题内容后,还可以进一步探索一些与之相关的内容:

  • 研究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环境,以更好地理解《西洲曲》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意义。
  • 分析《西洲曲》与其他南朝文学作品的异同,探讨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地位。

《西洲曲》作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所表现的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也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提供了灵感源泉。通过对《西洲曲》的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南朝时期文学的魅力,也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