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段生

与子骨肉亲,愿言长相随。
况离父母傍,从我学书诗。
同在道路间,讲论亦未亏。
为文于我前,日夕生光仪。
行役多疾疚,赖此相扶持。
贫贱事难拘,今日有别离。
我去秦城中,子留汴水湄。
离情两飘断,不异风中丝。
幼年独为客,举动难得宜。
努力自修励,常如见我时。
送我登山冈,再拜问还期。
还期在新年,勿怨欢会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别段生》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与子骨肉亲,愿言长相随。况离父母傍,从我学书诗。同在道路间,讲论亦未亏。为文于我前,日夕生光仪。行役多疾疚,赖此相扶持。贫贱事难拘,今日有别离。我去秦城中,子留汴水湄。离情两飘断,不异风中丝。幼年独为客,举动难得宜。努力自修励,常如见我时。

  2. 创作背景: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他贞元年间进士及第后,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其乐府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与王建齐名,被称为“张王”。

  3. 作品鉴赏: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离别时的不舍与哀愁。首句“与子骨肉亲”,展现了朋友之间血缘般的亲近关系;“愿言长相随”则表达了一种永远相伴的愿望。接下来的内容通过描绘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场景,表现了朋友间的亲密无间。然而,随着岁月流转和生活变迁,不得不面对的分别也使得情感更加真挚而深沉。

张籍的《别段生》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诗歌,更是一幅描绘别离场景的情感画卷。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这份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离别时刻的深情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