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信安太守

三衢正对福星时,喜得君侯妙抚绥。
甲士散教耕垄亩,书生闲许从旌旗。
条章最是贫家喜,禾黍仍防别郡饥。
昨日中官说天意,即飞丹诏立新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信安太守》是唐代诗人张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张蠙,字不详,唐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张蠙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在文献中记载不多,但作为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他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风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2. 诗歌原文
    三衢正对福星时,喜得君侯妙抚绥。
    甲士散教耕垄亩,书生闲许从旌旗。
    条章最是贫家喜,禾黍仍防别郡饥。
    昨日中官说天意,即飞丹诏立新碑。

  3. 诗句解析

  • “三衢正对福星时”: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信安太守到来之际,如同福星降临一般的美好愿景,充满了吉祥和希望的气息。
  • “喜得君侯妙抚绥”:描述的是太守的到来带来了良好的治理,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安定繁荣。
  • “甲士散教耕垄亩,书生闲许从旌旗”: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生活状态,甲士忙于农活,而书生则可以随意参与军事或文职活动。
  • “条章最是贫家喜”:指出法令对于贫穷的家庭来说是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意味着法律的公正与平等。
  • “禾黍仍防别郡饥”:表达了诗人对其他地区可能遭受的饥荒的忧虑,提醒人们应关注周边地区的发展情况。
  • “昨日中官说天意,即飞丹诏立新碑”:通过中官传达的天意与皇帝的诏书,展示了朝廷对信安太守的支持和信任。新碑的建立象征着官方的认可和历史的记录。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福星、甲士、书生、条章等,构建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画面。
  • 对比手法: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将甲士和书生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既展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多样性,也反映了社会的平衡和谐。
  • 含蓄表达:诗中许多句子含蓄而深远,如“禾黍仍防别郡饥”,暗示着国家的繁荣需要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和支持。
  1. 文化价值
  • 弘扬国学 · 传承文化:《赠信安太守》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传递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哲学和社会理想。通过了解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赠信安太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也展现了诗人张蠙深邃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艺术成就。无论是文学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赠信安太守》中得到灵感和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