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观山

岩岫碧孱颜,灵踪若可攀。
楼台烟霭外,松竹翠微间。
玉液寒深洞,秋光秀远山。
凭君指归路,何处是人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东观山》是唐代诗人张丛创作的一首五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文学价值、艺术特色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品原文:岩岫碧孱颜,灵踪若可攀。楼台烟霭外,松竹翠微间。玉液寒深洞,秋光秀远山。凭君指归路,何处是人寰。

  2. 作者介绍:张丛,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据资料显示他曾任桂管观察使,此诗可能反映了其官场生活或对山水的热爱。

  3. 作品鉴赏

  •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传统的五言古诗形式,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东观山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前三联全为末联埋下伏笔,以衬托设问的实而非虚,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语言风格: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如“岩岫碧孱颜”、“松竹翠微间”等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东观山深深的敬仰之情。
  1. 历史意义
  • 《游东观山》是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山水诗方面的成就。
  • 张丛的创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才华,也为后来的文人墨客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素材,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游东观山》不仅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唐代文化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美学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