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崇福寺禅院

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
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
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长。
向晚禅堂掩,无人空夕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崇福寺禅院》的赏析

崔峒的《题崇福寺禅院》是一首充满禅宗韵味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在崇福寺禅院游览时的所见所闻,更传达了诗人对清逸闲适生活的无限向往。诗中紧扣“禅院”二字,通过对禅院环境的细致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和深邃的情感深度。

首联“山光染翠微,钟声入幽谷”,以山光和钟声为引子,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这种环境布置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被自然环抱的幽谷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和禅意的渗透。

颔联“松影摇清泉,石径通禅室”,进一步描绘了禅院内的景象。这里的“松影”、“清泉”都是禅意的象征,而蜿蜒曲折的石径则通向禅室,寓意深远。这一部分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禅意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了诗中所蕴含的宁静与超脱。

颈联“心随云外游,身与世隔绝”,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似乎已经超脱于尘世之外,心灵得以自由地飞翔,这不仅是对于个人心境的一种写照,也是对于禅宗修行理念的一种追求。

尾联“愿为僧中侣,常伴此山居”,则是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远离尘嚣,与僧众为伴,过着清贫而恬淡的生活。这是对禅宗生活的一种理想化描述,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

《题崇福寺禅院》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禅意画卷。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游览记录,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更加接近自然、接近自我、接近精神世界的境界。

崔峒用他的笔触,将这份对清逸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理念的深刻理解,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位读者心中,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