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莲花

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夜风。
留样最嗟无巧笔,护香谁为惜熏笼。
缘停翠棹沉吟看,忍使良波积渐空。
魂断旧溪憔悴态,冷烟残粉楚台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惜莲花》是唐代诗人崔橹的作品。在探讨文学作品时,了解其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对这些方面进行更详细的阐述:

  1. 作品简介:《惜莲花》是唐朝诗人崔橹所作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莲花凋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之美的深切感受和珍惜之情。
  2. 诗歌原文:《惜莲花》的原文如下: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夜风。留样最嗟无巧笔,护香谁为惜熏笼。缘停翠棹沈吟看,忍使良波积渐空。魂断旧溪憔悴态,冷烟残粉楚台东。
  • 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夜风。留样最嗟无巧笔,护香谁为惜熏笼。缘停翠棹沈吟看,忍使良波积渐空。魂断旧溪憔悴态,冷烟残粉楚台东。
  1. 诗歌赏析:崔橹作为唐代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托物言志,意境深远。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他善于捕捉事物的本质,用简洁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情感,这也是其诗作受到后世赞誉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写作背景:崔橹曾任棣州司马,擅长撰写杂文和绝句。他的诗歌以绝句成就最高,共存诗十六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诗歌不仅是表达个人情感的手段,更是传播文化、教化民众的重要工具。因此,崔橹在创作过程中,既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兼顾了诗歌的社会功能。
  3. 艺术特色:崔橹的诗歌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许多生动的画面和富有象征意义的物象,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惜莲花》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莲花的描述,崔橹巧妙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无常人生的感慨。
  4. 文化影响:《惜莲花》不仅在唐代广受欢迎,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被广泛引用和传颂。无论是在文学批评还是学术研究中,这首诗都被赋予很高的评价。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惜莲花》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感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了解到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还能深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