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水窗旬宴得移字韵

河汉非应到,汀洲忽在斯。
仍逢帝乐下,如逐海槎窥。
春赏时将换,皇恩岁不移。
今朝游宴所,莫比天泉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阳水窗旬宴得移字韵》是一首由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体现了张九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辉煌成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祖籍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他的诗风清新脱俗,被誉为“岭南第一人”。在唐代众多诗人中,张九龄以格调刚健著称,其作品深受后世推崇。
  1. 创作背景
  • 《上阳水窗旬宴得移字韵》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九龄的个人经历或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
    河汉非应到,汀洲忽在斯。
    仍逢帝乐下,如逐海槎窥。
    春赏时将换,皇恩岁不移。
    今朝游宴所,莫比天泉池。
  • 翻译
    黄河的水不是应该流动到这个地方的吗?
    突然之间,我发现自己置身于这个美丽的岛屿。
    再次遇到皇帝的游乐活动,就像追逐海中的木筏一样。
    春天的时候,我会改变观赏的角度,但皇帝的恩泽永远不会改变。
    我在这里享受宴会,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天泉池。
  • 赏析
    这首诗以“河汉”和“汀洲”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感慨。诗中“河汉非应到,汀洲忽在斯”一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神奇变化,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奥妙和不可预测。同时,“如逐海槎窥”一句,又表达了诗人对于探寻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好奇。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和风采。

通过对《上阳水窗旬宴得移字韵》的简要介绍,可以了解到张九龄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者。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艺术价值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也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