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两河用兵因贻友人

故人日已远,身事与谁论。
性拙难趋世,心孤易感恩。
秋悲怜宋玉,夜舞笑刘琨。
徒有干时策,青山尚掩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两河用兵因贻友人》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情感体验。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1. 诗人介绍
  • 生平经历:许浑,字用晦,唐朝润州丹阳人,祖籍安陆。他于唐文宗太和六年考中进士,曾任当涂、太平县令等职,因身体原因辞去官职后隐居。他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文学成就斐然,有《丁卯集》留传至今。
  • 艺术成就:在艺术成就方面,许浑擅长登高怀古之作,其诗歌多表现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对时事的感慨。他的作品以五言律诗见长,深受后世读者喜爱。
  • 作品风格:许浑的诗歌多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不乏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故人日已远,身事与谁论。性拙难趋世,心孤易感恩。秋悲怜宋玉,夜舞笑刘琨。徒有干时策,青山尚掩门。”
  • 译文及注释:这首诗通过描述故人的离去和自己的处境,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内心的孤寂和感伤。同时,通过对秋天的景象和夜晚的活动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作于大中年间,即唐宣宗大中时期的一个具体时间节点上。当时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两河流域发生了用兵事件,这无疑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诗人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1. 主题思想
  • 家国情怀:诗中的“身事与谁论”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身世和未来的担忧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这种家国情怀是诗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 友情与孤独:诗中的“秋悲怜宋玉,夜舞笑刘琨”反映了诗人在面对世事变迁时的孤独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宋玉和刘琨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骚客,他们的典故被用来比喻诗人自己的感情状态。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人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抒发思想,如“秋悲怜宋玉,夜舞笑刘琨”中的意象,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 对比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如“故人日已远”与“性拙难趋世”,通过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进行对比,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诗歌更具深度和思考价值。

《闻两河用兵因贻友人》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通过对其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人许浑的艺术成就和作品特色。对于现代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欣赏,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教会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之间寻找平衡点,保持一颗平和而坚定的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