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拾遗东归

独振儒风遇盛时,紫泥初降世人知。
文章报主非无意,书剑还家素有期。
秋寺卧云移棹晚,暮江乘月落帆迟。
东归自是缘清兴,莫比商山咏紫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陆拾遗东归》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陆拾遗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他回归故土的祝福。以下是对该诗的分析:

  1. 作者简介: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他的艺术特色为偶对整密、诗律纯熟。

  2. 诗歌原文:独振儒风遇盛时,紫泥初降世人知。文章报主非无意,书剑还家素有期。秋寺卧云移棹晚,暮江乘月落帆迟。东归自是缘清兴,莫比商山咏紫芝。

  3. 诗歌解析:首句“独振儒风遇盛时”表达了作者在盛世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学识。“紫泥初降世人知”则描绘了朝廷对于陆拾遗的认可和重视。第三句中的“文章报主非无意”体现了作者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第四句“书剑还家素有期”表明了他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后两句“秋寺卧云移棹晚,暮江乘月落帆迟”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而“东归自是缘清兴”则是对归乡原因的说明。最后一句“莫比商山咏紫芝”则是以商山四皓为例,暗示陆拾遗的归来也是一种高洁的追求。

《送陆拾遗东归》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朋友情谊和人生态度的诗篇,也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