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效陶

落第非有罪,兹山聊归止。
山猿隔云住,共饮山中水。
读书时有兴,坐石忘却起。
西山忽然暮,往往遗巾履。
经时一出门,兼候僮仆喜。
常被山翁笑,求名岂如此。
齿发老未衰,何如且求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效陶》是唐代诗人曹邺创作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古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曹邺,字邺之,唐朝时期文学家和画家,他的诗作风格独特,多有隐逸之志。据史料记载,他一生多次科举不第,因此选择隐居生活,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归宿。
  1. 诗歌原文
    落第非有罪,兹山聊归止。
    山猿隔云住,共饮山中水。
    读书时有兴,坐石忘却起。
    西山忽然暮,往往遗巾履。
    经时一出门,兼候僮仆喜。
    常被山翁笑,求名岂如此。
    齿发老未衰,何如且求己。

  2. 诗歌解读

  • 主题思想:《山中效陶》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以及追求自然与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诗中的“落第非有罪”体现了诗人对失败的豁达理解和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而“兹山聊归止”则透露出他在自然之中找到了心灵的安宁。
  • 艺术特色: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例如,“山猿隔云住”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而“常常遗巾履”则反映了诗人超脱物质欲望的生活状态。

《山中效陶》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画卷,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