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陈陶处士

园里先生冢,鸟啼春更伤。
空馀八封树,尚对一茅堂。
白日埋杜甫,皇天无耒阳。
如何稽古力,报答甚茫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陈陶处士》是唐代诗人曹松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其才华未能得到施展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曹松(822年—903年),字梦安,号樊川居士,唐朝晚期著名诗人,以其清新淡雅的诗词风格而闻名。曹松的一生经历了唐末战乱,晚年归隐山林,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变迁和个体情感的作品。

  2. 诗歌原文:园里先生冢,鸟啼春更伤。空馀八封树,尚对一茅堂。白日埋杜甫,皇天无耒阳。如何稽古力,报答甚茫茫。

  3. 诗歌解析

  • 意境深远:《哭陈陶处士》通过描写陈陶的坟墓,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构建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春天的到来并没有带来生机,反而加剧了诗人内心的哀伤。
  • 象征手法:诗中的“白日”可能象征着生命的无常,而“杜甫”则可能是诗人对自己或友人的某种隐喻。
  • 主题深刻:诗人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还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自身才力的无奈。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功名未就的感慨和对知识传承的责任感。

《哭陈陶处士》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内涵赢得了后世的赞誉,而且对于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生活态度提供了宝贵的视角。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深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时代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