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溧阳下山寺

地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
竹林晴见雁塔高,石室曾栖几禅伯。
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溧阳下山寺》是唐代诗人许坚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透露出他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
  • 许坚(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其生平事迹在史料中记载不详,但据《全唐诗》收录的作品来看,许坚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唐代,与当时的文人雅士有较多的交往。
  1. 诗歌原文
    地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
    竹林晴见雁塔高,石室曾栖几禅伯。
    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2. 诗意解析

  • 地枕吴溪与越峰:描绘了山寺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既有吴地的秀丽景色又有越地的雄伟山峰,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 前朝恩锡灵泉额: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尊重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敬畏之情。
  • 竹林晴见雁塔高:描绘了山寺周围环境的美丽和清幽,给人以心灵的平静和洗涤。
  • 石室曾栖几禅伯:暗示了山寺内的修行生活,以及僧侣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方式。
  • 荒碑字没秋苔深:通过荒废的碑文和深秋的苔藓,传达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时间的流逝感。
  • 古池香泛荷花白:描绘了山寺内池塘的景色,荷花的清香和洁白的花瓣,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 客有经年说别林:反映了诗人与过往客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因故不得不离别的情感。
  • 落日啼猿情脉脉:描绘了夕阳下的景色,以及猿猴的啼叫,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深眷恋。

《游溧阳下山寺》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艺术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风貌。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