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
竹林晴见雁塔高,石室曾栖几禅伯。
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溧阳山寺的五律诗,全篇如下:

游溧阳下山寺

地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
竹林晴见雁塔高,石室曾栖几禅伯。
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注释:

  1. 地枕:指寺庙位于山间或河边。
  2. 吴溪与越峰:指溧阳的地理位置,靠近吴地和越地。
  3. 前朝恩锡灵泉额:指寺庙曾经得到过前朝皇帝的恩赐。
  4. 竹林晴见雁塔高:描绘了寺庙周围的风景,竹林在晴朗的天气下显得格外高大挺拔,而附近的雁塔也显得更加巍峨。
  5. 石室曾栖几禅伯:描述了寺庙内部曾经有一位禅师居住过,留下了一些修行的痕迹。
  6. 荒碑字没秋苔深:指寺庙内的一块残破的墓碑上的字迹被秋日的落叶覆盖。
  7. 古池香泛荷花白:描述了寺庙内的一个古老池塘,荷花盛开时散发出阵阵清香。
  8. 客有经年说别林:指有客人在此经过一年以上的时间,每次都会提到离别之情。
  9. 落日啼猿情脉脉: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一群猿猴在山林中啼叫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溧阳山寺的描述,展现了一个静谧、古老的地方。首联“地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描绘了寺庙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颔联“竹林晴见雁塔高,石室曾栖几禅伯”则通过具体的景象,如晴天的竹林、高耸的雁塔和曾经居住过的石室,进一步展示了寺庙的历史和文化氛围。颈联“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则通过残破的碑文和莲花池的细节描绘,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沧桑感。尾联“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则以离别为主题,描绘了人们在这里度过的时光和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历史文化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