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罢举归蜀

憔悴满衣尘,风光岂属身。
卖琴红粟贵,看镜白髭新。
栈畔谁高步,巴边自问津。
悽然莫滴血,杜宇正哀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友人罢举归蜀》是唐代诗人喻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的内心世界。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喻凫,这位生活在唐代的诗人,以其江南才子的风采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著称。他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曾担任乌程县令,展现了他在仕途上的能力和才华。
  2. 诗歌原文
  • 憔悴满衣尘,风光岂属身:表达了诗人因为友人被罢免官职而产生的哀愁,自己的境遇与友人相比显得更加凄凉。
  • 卖琴红粟贵,看镜白髭新:通过卖琴和观察白发,诗人感叹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艰辛。
  • 栈畔谁高步,巴边自问津:描述了诗人在栈道旁遥望远方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未来道路的关切和自我的迷茫。
  • 凄然莫滴血,杜宇正哀春:以杜宇(即杜鹃)啼血比喻自己无法为友人解忧的悲痛心情。
  1.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友人被罢举归蜀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世态炎凉的感慨。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身仕途不顺、身世飘零的苦闷之情。
  2. 艺术特色
  • 情感真挚: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诗作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表达。
  • 语言简练:诗歌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每一句都精心选择词语,使得语言既凝练又富有表现力。
  • 意象生动:通过“红粟”等具体物象,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 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频繁,诗歌成为了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的重要手段。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的。
  2. 鉴赏价值
  • 艺术鉴赏: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 历史文化鉴赏: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1. 现代影响:尽管时代已经变迁,但这首诗仍然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其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使其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对象。
  2. 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并没有详细的资料记载。但是,从诗的内容来看,它很可能反映了喻凫在友人罢举归蜀后的感慨和思考。这种情境下的创作往往会涉及对人生、友情和仕途的深层次探讨。

《送友人罢举归蜀》不仅是一首描绘个人情感的诗歌,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还可以深入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