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王檀见寄

驰心栖杳冥,何物比清冷。
夜月照巫峡,秋风吹洞庭。
酬难尘鬓皓,坐久壁灯青。
竟晚苍山咏,乔枝有鹤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王檀见寄》是唐代诗人喻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诗人简介
  • 喻凫,唐毗陵(今江苏常州一带)人。
  • 开成五年(840)登进士第,官终鸟程县令。
  1. 诗歌原文
  • 驰心栖杳冥,何物比清泠。夜月照巫峡,秋风吹洞庭。
  • 酬难尘鬓皓,坐久壁灯青。竟晚苍山咏,乔枝有鹤听。
  1. 诗意解读
  • 驰心栖杳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向往和追求。“驰心”意为心思飞扬,追求高远;“栖杳冥”则形容心灵飘渺,难以捕捉。
  • 何物比清泠:通过对比,表达诗人对于清澈、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清泠”,可以理解为纯净、清凉之意。
  • 夜月照巫峡,秋风吹洞庭: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美丽。“巫峡”和“洞庭”都是著名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夜晚的月光和秋风,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 酬难尘鬓皓: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尘鬓皓”意味着鬓发因年岁而显得斑白,但诗人依然坚持自己的追求。
  • 坐久壁灯青:描述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长时间思考的情景。“壁灯青”形容室内灯光昏暗,但诗人却在其中寻找灵感,沉浸其中。
  • 竟晚苍山咏:表现了诗人对高山的敬畏与赞美。“苍山”指的是巍峨壮丽的山峰,诗人在这里吟咏,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 乔枝有鹤听:以鹤比喻高洁的人,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质的追求。这里的“乔枝”象征着高大、挺拔的树木,而“鹤听”则暗示了诗人对于和谐、美好事物的欣赏。

《酬王檀见寄》不仅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吸引着读者,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传承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价值。它不仅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珍珠,更是中华文化瑰宝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