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杏花尘,晴江一看春。
菰蒲虽似越,骨肉且非秦。
曲岸藏翘鹭,垂杨拂跃鳞。
徒怜汀草色,未是醉眠人。
春游曲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游曲江》是唐朝喻坦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时人们游览曲江的美好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赞美。
《春游曲江》在艺术手法上表现出高度的精炼与美感。诗中“误入杏花尘”一句,形象地勾勒出春天杏花盛开时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接着,“晴江一看春”展现了明媚阳光下的曲江景色,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此外,“菰蒲虽似越,骨肉且非秦”通过对比,不仅点明了曲江两岸的自然景观,也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使诗句更具深度。
从情感表达角度看,《春游曲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的“徒怜汀草色,未是醉眠人”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感慨,他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宁静而淡泊的生活态度。这种情感的流露,使整首诗歌不仅仅是对景致的描写,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和共鸣。
从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来看,《春游曲江》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风格和审美趣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其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春游曲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从艺术手法、情感表达还是文学价值来看,这首诗都值得深入探讨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