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段少常柯古

称觞惭座客,怀刺即门人。
素向宁知贵,清淡不厌贫。
野梅江上晚,堤柳雨中春。
未报淮南诏,何劳问白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段少常柯古》是唐代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温庭筠的诗歌才华,还体现了其深刻的人生感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温庭筠(812年—866年),本名岐,字飞卿,后唐宰相令狐绹族孙。他生于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祖籍营口,是唐代后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温庭筠在官场上并不得意,晚年更是流落江湖,以卖药为生。
  • 文学成就:温庭筠在诗歌创作上造诣深厚,尤擅七绝,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代表作品有《过陈琳墓》、《寄岳州李少府摄使君》等。他的词作风格豪迈奔放,情感丰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称觞惭座客,怀刺即门人。素向宁知贵,清淡不厌贫。野梅江上晚,堤柳雨中春。未报淮南诏,何劳问白蘋。
  • 翻译说明:这是一首表达谦逊和淡泊名利的五言律诗。诗句“称觞惭座客,怀刺即门人”描绘了宴会主人的谦虚态度,表达了自己虽地位尊贵却不敢自满的心态。接下来的“素向宁知贵,清淡不厌贫”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简朴生活态度和对物质财富的淡泊。
  • 深层含义: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如“野梅江上晚,堤柳雨中春”,温庭筠传递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两句“未报淮南诏,何劳问白蘋”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1. 艺术特色分析
  • 语言风格:温庭筠的语言清新自然,用词考究。他的诗作中常使用口语化的表达和生动的比喻,使得作品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亲切感。
  • 意境营造:《和段少常柯古》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静谧而深远的审美空间。
  • 主题思想:该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温庭筠通过对简朴生活的歌颂,反映了他对于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
  1.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影响评价:温庭筠的诗歌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词作对宋代词风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他在诗歌领域的贡献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
  • 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关系:温庭筠的诗作经常被后世文人引用或改编,成为学习古典文学的重要材料。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是研究唐代文化和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

《和段少常柯古》不仅是温庭筠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唐代文化和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作者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