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罢举东游

东堂今已负,况此远行难。
兼雨风声过,连天草色干。
鸿嘶荒垒闭,兵烧广川寒。
若向龙门宿,悬知拭泪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人罢举东游”是唐代温庭筠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展现了一种既壮阔又感伤的离别氛围。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无可(756年—832)唐代诗僧,俗姓贾,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少年出家为僧,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
  1. 诗歌原文
    东堂今已负,况此远行难。兼雨风声过,连天草色干。
    鸿嘶荒垒闭,兵烧广川寒。若向龙门宿,悬知拭泪看。

  2. 诗意解析

  • 离愁别绪:“东堂今已负”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去的不舍,而“况此远行难”则强调了这次远行之不易。这里的“负”字形象地描绘了东堂的现状,暗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 自然景观的描写:诗句“兼雨风声过,连天草色干”通过对风雨和草木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使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环境的恶劣。这种自然景观的描绘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战争背景的刻画:“鸿嘶荒垒闭,兵烧广川寒”中的“荒垒闭”和“兵烧广川寒”则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荒凉。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也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乱中人们的同情。
  • 情感的抒发:“若向龙门宿,悬知拭泪看”则是诗人对朋友即将到来的告别场景的描述。这里的“龙门”通常指代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而“悬知拭泪看”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时可能流露出的悲伤情绪的感受。

温庭筠的《送人罢举东游》不仅仅是一首表达送别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战争背景的刻画以及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对于离别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种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