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石桥僧

逢师入山日,道在石桥边。
别后何人见,秋来几处禅。
溪中云隔寺,夜半雪添泉。
生有天台约,知无却出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石桥僧》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与生平
  • 项斯:唐代诗人,字子迁,台州临海人。他的诗歌创作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为张籍所赏识。在唐敬宗宝历至文宗开成年间,他的声价甚高。项斯性疏旷,曾在杭州径山朝阳峰前筑庐隐居,交结净者达三十余年。武宗会昌三年,他的诗卷被杨敬之所赏,并因此得到举进士第的机会。然而,他在任润州丹徒县尉期间不幸去世。
  1. 诗歌原文与解析
  • 《寄石桥僧》的原文如下:“逢师入山日,道在石桥边。别后何人见,秋来几处禅。溪中云隔寺,夜半雪添泉。生有天台约,知无却出缘。”通过这些句子,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世外的氛围,以及诗人对自然和修行的深刻感悟。
  •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情感,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孤独和寂寥。“逢师入山日”一句中的“师”字,不仅指的是僧人,也可能暗指诗人自己,表明了与佛门的联系。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禅宗思想的追求。
  1. 艺术特色与鉴赏
  • 意象丰富:这首诗的意象非常丰富,如“石桥”、“溪流”、“寺庙”等,这些都构筑了一个静谧而深远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自然之中。
  • 语言简练:尽管诗句数量不多,但每一个词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打磨,使得整首诗的语言风格凝练而富有表现力。
  1. 文化价值与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它的音韵和谐,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型特点。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 社会影响:《寄石桥僧》因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在欣赏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研究与借鉴。
  1. 历史背景与传承
  • 历史背景:《寄石桥僧》的创作时间是在唐代,这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传承与发展: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在历史上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熟知。在现代,这首诗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

《寄石桥僧》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值得人们深入探讨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