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之游未遂渐逼行期作四十字奉寄翁文尧员外

轺车难久驻,须到别离时。
北阙定归去,东山空作期。
绿苔劳扫径,丹凤欲衔词。
杨柳开帆岸,今朝泪已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滔的《东山之游未遂渐逼行期作四十字奉寄翁文尧员外》是唐朝时期的一首著名诗歌。该作品出自全唐诗,表达了黄滔对于即将到来的离别以及对过往旅行的回忆与思念。以下是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黄滔(约840年—911年),字文鼎,号陶庵,唐代诗人,闽清(今福建闽清县)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唐宣宗大中、懿宗咸通、僖宗乾符三朝,曾任左拾遗、右拾遗、翰林学士等职。其诗风格清新隽永,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表达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诗词原文
    轺车难久驻,须到别离时。北阙定归去,东山空作期。
    绿苔劳扫径,丹凤欲衔词。杨柳开帆岸,今朝泪已垂。

  2. 诗词鉴赏

  • 情感表达:黄滔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一种离别的情绪,通过“东山空作期”暗示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将来分离的无奈。
  • 意象运用:诗中的“绿苔”、“丹凤”、“杨柳”等自然景物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意象,这些元素不仅美化了诗句,也深化了诗的主题情感。
  • 艺术手法:黄滔在这首诗中使用了比兴的手法,如“绿苔劳扫径”,通过描写环境的衰败来反映内心的哀愁,这种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历史文化背景
  • 唐代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文化艺术极为发达,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地位。
  • 文人墨客:唐代文人墨客众多,他们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情和人们的思想感情,黄滔的这首作品便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黄滔的诗歌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能够很好地传达出诗人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深度。
  • 意境深远: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1. 社会影响
  • 后世评价:黄滔的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许多学者和读者都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
  • 流传至今:这首诗经久不衰,被广泛传颂和研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黄滔的《东山之游未遂渐逼行期作四十字奉寄翁文尧员外》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艺术美感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和了解,不仅能更好地把握唐代的文化背景,还能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