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翁外甥

江头去时路,归客几纷纷。
独在异乡殁,若为慈母闻。
青春成大夜,新雨坏孤坟。
应作芝兰出,泉台月桂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伤翁外甥》是唐朝著名文学家黄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对亡友的追忆与哀悼,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哀思以及对友情的珍惜。以下是关于《伤翁外甥》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滔(840年—911年),唐代诗人。字文江,莆田(今属福建)人。他是唐末五代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官至监察御史里行,其作品《黄御史集》传世。
  1. 诗歌原文
    江头去时路,归客几纷纷。 独在异乡殁,若为慈母闻。 青春成大夜,新雨坏孤坟。 应作芝兰出,泉台月桂分。

  2. 诗歌赏析

  • 情感深刻:黄滔在《伤翁外甥》中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江头去时路”和“归客几纷纷”等意象的描写,传达了游子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以及远离家乡的哀愁。
  • 意象生动:诗中使用了如“归客几纷纷”、“独在异乡殁”等生动的意象,使得整个作品情感丰富,画面感强烈。尤其是“独在异乡殁”,既反映了友人的不幸命运,也表现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切同情。
  • 语言精炼:黄滔在这首诗中运用简练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浓缩于短短的四句诗中,体现了他作为诗人的语言艺术功力。
  1. 写作背景
  • 黄滔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中,正值五代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许多文人都选择了投靠地方势力以求生存。而黄滔则选择投奔闽王王审知,这反映出他对政治局势的无奈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1. 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伤翁外甥》不仅是黄滔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唐代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 文学价值: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黄滔以其精湛的诗歌技巧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特别是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五言律诗形式,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伤翁外甥》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唐诗。它不仅体现了黄滔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