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城外越江头,两地烟涛一叶舟。
到日荆枝应便茂,别时珠泪不须流。
迎欢酒醒山当枕,咏古诗成月在楼。
明日尊前若相问,为言今访赤松游。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是唐代诗人黄滔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作者信息和艺术特色:
基本信息: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的作者是黄滔,唐代著名文学家,被后世誉为“福建文坛盟主”和“闽中文章初祖”。他的作品收录在《四库全书》中的《黄御史集》,共10卷。
诗的原文如下:“阖闾城外越江头,两地烟涛一叶舟。到日荆枝应便茂,别时珠泪不须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内容解析:
首句“阖闾城外越江头”,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宁静画面,同时暗示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淡淡忧伤。这句诗不仅勾勒出地理位置的广阔,还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两地烟涛一叶舟”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离别的情感,通过对比两地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别离的深刻感慨。这里的“烟涛”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不定,而“一叶舟”则象征着漂泊不定的人生旅程。
接下来的两句“到日荆枝应便茂,别时珠泪不须流”,则是诗人对友人的一种祝福和安慰。“到日荆枝应便茂”意味着朋友在到达目的地后,定能如茂盛的荆条一样茁壮成长。“别时珠泪不须流”则是说离别之时,无需流泪,因为相信友情会像珍珠一样珍贵,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不仅展示了黄滔深邃的诗歌创作技巧,也体现了他对友情和离别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文学爱好者的研究材料,也是任何热爱中国文化和文学的人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