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崔司空伤姬人

昔时南浦别,鹤怨宝琴弦。
今日东方至,鸾销珠镜前。
水流衔砌咽,月影向窗悬。
妆匣悽馀粉,熏炉灭旧烟。
晚庭摧玉树,寒帐委金莲。
佳人不再得,云日几千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崔司空伤姬人》是唐代诗人杨炯创作的一首抒发对伤心事的怀念之情的诗作。这首诗通过崔司空对姬人的深深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已逝的爱情的哀伤和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杨炯,字子安,唐朝著名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被尊为“杨盈川”。他是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特别是在诗歌创作方面,他的许多作品都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深厚的情感表达力。

  2. 诗歌原文:昔时南浦别,鹤怨宝琴弦。今日东方至,鸾销珠镜前。水流衔砌咽,月影向窗悬。妆匣凄馀粉,熏炉灭旧烟。晚庭摧玉树,寒帐委金莲。佳人不再得,云日几千年。

  3. 诗歌赏析:杨炯的这首诗通过对崔司空与姬人分别的场景进行描绘,深刻表达了他对这段爱情的不舍和哀伤。诗中的“鹤怨”暗示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而“鸾销珠镜”则形象地描绘了姬人的离去。此外,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加深了对情感的渲染,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4. 写作背景:杨炯的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时期,他当时担任洛州参军,负责处理洛阳宫中的各种事务。由于杨炯的严格治军和严厉手段,使他在当时的吏治中颇有名气。然而,这些经历也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和崔司空伤姬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唐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这首诗以其深情厚意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深入阅读和理解这首作品,不仅能更好地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