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南浦别,鹤怨宝琴弦。
今日东方至,鸾销珠镜前。
水流衔砌咽,月影向窗悬。
妆匣悽馀粉,熏炉灭旧烟。
晚庭摧玉树,寒帐委金莲。
佳人不再得,云日几千年。
和崔司空伤姬人
杨炯诗作赏析与解读
诗词原文
昔时南浦别,鹤怨宝琴弦。
今日东方至,鸾销珠镜前。
水流衔砌咽,月影向窗悬。
妆匣凄馀粉,熏炉灭旧烟。
晚庭摧玉树,寒帐委金莲。
佳人不再得,云日几千年。诗歌注释
- 南浦:泛指南方的水边。
- 鹤怨:比喻悲伤或哀叹。
- 鸾销珠镜前:形容美丽女子的容颜如同凋零般消逝。
- 妆匣:古代女性化妆用的箱子。
- 熏炉灭旧烟:形容室内陈设简陋、生活清苦。
- 佳人不再得:表示美好时光不再复返。
- 云日几千年:比喻时间流逝之迅速,无法挽留。
诗歌翻译
昔时南浦别离时,鹤鸟因怨恨而鸣叫;今朝东方抵达之时,如同鸾鸟般消逝在光芒之中的珍珠明镜之前。流水潺潺仿佛仍在诉说着往事,月光洒在窗户上显得格外明亮。打开化妆匣,那些曾经美丽的残余化妆品依旧让人感到凄凉,旧日的熏香已经熄灭。黄昏时分庭院中的树木也失去了往日的繁盛,寒夜中华丽的帐幕如同散乱的金莲一样被遗弃。美好的女子已不再拥有,只能感叹时光荏苒如云烟一般逝去了几千年。诗歌赏析
杨炯的《和崔司空伤姬人》是一首表达离别哀愁的古典诗歌,通过对昔日南浦别离和今日东方抵达的对比,描绘出了一幅悲欢离合的人生画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歌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相关背景
杨炯(650年-693年),字处和,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唐朝著名文学家、官员,与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他的诗才横溢,尤以描写边塞风光见长。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和崔司空伤姬人》就是他众多作品之一,通过这首诗,我们得以窥见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杨炯的这首《和崔司空伤姬人》,不仅展示了唐代文人对美好事物流逝的哀叹,还体现了他们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