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公池上待月

树密云萦岸,池遥水际空。
芰开方吐镜,蘋动欲含风。
渐映沙汀白,微分渚叶红。
金波宜共赏,仙棹一宵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诸公池上待月》是唐代诗人杨发的作品之一。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据记载,杨发,字至之,出生于同州冯翊(今大荔县),父亲杨遗直客居苏州,遂在吴安家。大和四年(830年)登进士第,又登书判拔萃科,释褐校书郎。其仕途颇为顺利,曾任湖南、西蜀使府等职,后入朝为监察御史,转侍御史,累迁礼部郎中,最后担任苏州刺史、福建观察使等重要职务,并因严为理而被贬为婺州刺史。
  • 文学成就:杨发善作诗,与弟杨假、杨收、杨严及子杨乘均在时有名。他在《全唐诗》中存诗十三首,其中《与诸公池上待月》即为代表作之一。
  1. 诗歌原文
  • 树木茂密云雾缭绕岸边,池水遥隔水际空自清。
  • 菱叶盛开犹如一面镜子,蘋花摇曳欲将风藏匿。
  • 渐映沙汀洁白一片,细微分割渚叶红色。
  • 金色波浪最宜共赏,仙舟一夜共度时光。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的“树密云萦岸”与“池遥水际空”,构建了一个宁静淡远的景致画面;“芰开方吐镜,蘋动欲含风”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增强了诗中的活力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述,传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以及与友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愉悦心情。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杨发的诗歌中常用“芰”(菱)、“蘋”(苹花)这样的意象来点缀画面,使得作品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和诗意美感。
  • 节奏韵律:《与诸公池上待月》的音节流畅,韵律和谐,体现了古代诗歌讲究平仄、押韵的特点。
  1. 创作背景
  • 杨发的许多诗歌都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体验。虽然他的仕途并不顺达,但他依然以诗为媒,抒发自己的情怀和感慨。
  •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其个人经历有关,也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1. 后世影响
  • 《与诸公池上待月》作为杨发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历代流传过程中被后人传诵。它不仅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态度。
  • 该诗还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审美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诸公池上待月》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唐代诗歌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欣赏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审美观念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