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雀

弱羽怯孤飞,投檐幸所依。
衔环唯报德,贺厦本知归。
红觜休争顾,丹心自识机。
从来攀凤足,生死恋光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檐雀》是唐代诗人杨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杨发(?—约859年),字至之,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父亲杨遗直客居苏州,于是在吴安家。大和四年(830年)登进士第,又登书判拔萃科,释褐校书郎。累佐湖南、西蜀使府。入朝为监察御史,转侍御史,累迁礼部郎中。大中三年,改左司郎中、太常少卿。出为苏州刺史,迁福建观察使。均有善政。
  • 诗歌成就:杨发善于作诗,与弟杨假、杨收、杨严及子杨乘都有名于时。在《全唐诗》中存其诗十三首。
  1. 作品内容
  • 主题思想:通过描写弱羽怯孤飞的小雀,投檐幸所依的情景,反映了一种渴望依附和保护的情感。诗句“衔环唯报德,贺厦本知归”表达了小雀对恩德的感恩和对家园的依恋。这种情感贯穿全诗,展现了自然界生物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含蓄的表达方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同时,这首诗的语言优美,音韵和谐,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
  1. 文化价值
  • 历史地位:《檐雀》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创作年代虽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但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至今仍被后人称道。
  • 传承与发展:杨发的这首《檐雀》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它不仅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许多后来的文学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都受到了这首诗的影响和启发。

《檐雀》作为唐代诗人杨发创作的五言律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