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朝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年)卒于任上。
  1. 诗歌原文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2. 诗歌赏析

  • 景致描绘:《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杜若洲边人未归”开篇即勾勒出一种寂寥之感,而“水寒烟暖想柴扉”则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情。“风拂柳梢”、“雁阵南飞”、“雪覆衣裳”等细节,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与哀婉之情。
  • 情感表达:诗中的“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无限思念。这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构成了诗歌深沉的情感基础。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它通过春天的景象与人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展示了唐朝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未来的无限遐想。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