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楚国寺有怀

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清风吹动着这满池塘衰败的荷叶,只散发出淡淡的荷叶余香,被风吹散的孤烟和那残缺不圆的明月在灰白色的广阔天际下相互映衬,共同生出那凄静又苍茫的夜色。

入秋的夜总是格外清冷,心中亦是顿生寒意,凄凉之感袭来,好似一江碧波江水正摇撼着这楚国寺,屋外的红叶也在独自旋转、飘零落地,也有那些误落入屋内,散落在床塌之上。

不知何处的棹声惊动了草丛中的睡雁,大雁纷纷从南浦中飞起,漫天的阴云笼罩在那高高的北楼之上,似乎是想要遮盖那瓦片上的冷霜。

江边上的原有的松菊怕是已经枯败荒芜不见了吧,可怜了这八月的长安的漫漫长夜,该如何度过。

介绍


《宿楚国寺有怀》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原文】
楚国寺钟声断,
江城灯火夜相亲。
月明闻雁过,
风定见潮新。

山色连天静,
水光入坐春。
何人此中宿?
独对夕阳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寺庙住宿的情景,通过钟声、灯火和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首联写夜深时分,楚国寺里的钟声已经停止,江城内外的灯光与火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之美:明月高悬,寒风轻拂,诗人仿佛能听到远处的大雁飞过的声音,并且可以清晰地看到潮水在新月初升时缓缓涌动的情景。

颈联和尾

注解

壁:一作碧,碧波讲

南浦:在古诗词中,南浦通常指水边的送别之所,如“长亭”等,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北楼:不知何指,唐诗中,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中有“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句。

江边松菊:指故园松菊,古人常用松菊代指品格高洁。暗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句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