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于道中寄舒州李珏相公

都无鄙吝隔尘埃,昨日丘门避席来。
静语乍临清庙瑟,披风如在九层台。
几烦命妓浮溪棹,再许论诗注酒杯。
从此微尘知感恋,七真台上望三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回于道中寄舒州李珏相公》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作品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赵嘏,字承佑,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他年轻时游历四方,大和七年时曾参加省试进士但落榜,后来留居京城。
  • 诗歌成就:赵嘏的诗作以五言律诗见长,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感悟。
  1. 作品原文
  • 原文节选:“都无鄙吝隔尘埃”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态度的向往;“昨丘门避席来”描述了与朋友相聚的情景;“静语乍临清庙瑟”描绘了音乐之美,暗示了艺术在净化心灵中的作用;“披风如在九层台”则可能寓意高远的人生志向。
  • 翻译内容:这首诗整体上传达的是诗人对于人生旅途中相遇、交流、共赏艺术以及面对自然的态度和情感。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人善于使用自然景物来营造意境,如“清风”、“明月”等,使得诗句不仅局限于文字描述,更具有深远的想象空间。
  • 语言风格:赵嘏的诗歌语言简练而不失韵味,既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豪放风格,又不乏婉约之美。
  1. 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唐代的著名诗人,赵嘏的许多作品被后人传颂,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 后世评述:历代学者对赵嘏的诗词评价甚高,认为其诗作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蕴含丰富的哲理思考。

《回于道中寄舒州李珏相公》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艺术欣赏的佳作,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通过阅读这首作品,不仅能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风貌,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