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闻雁别友人

路绕秋塘首独搔,背群燕雁正呼号。
故关何处重相失,碧落有云终自高。
旅宿去缄他日恨,单飞谁见此生劳。
行衣湿尽千山雪,肠断金笼好羽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旅馆闻雁别友人》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作品。下面将对该诗进行更为详尽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赵嘏:唐代诗人,字承祐,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大和中第进士,曾任渭阳主簿。他的诗歌以五言律诗见长,语言清丽,风格清新脱俗。
  1. 诗句原文
  • 路绕秋塘首独搔:行走在秋日的池塘边,独自搔首沉思。
  • 背群燕雁正呼号:身后的燕子和大雁正在相互呼唤。
  • 故关何处重相失:故乡的关口在哪里,我再次迷失方向。
  • 碧落有云终自高:碧落(天穹)上有云雾缭绕,我终究要飞得更高更远。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许。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路绕秋塘”这一景象,展现了自己孤独的心情和对远方的牵挂;“背群燕雁正呼号”则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与世隔绝、与亲人朋友相隔两地的无奈和惆怅。
  • 意境营造:整首诗以秋日的景物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凄清而又不失壮阔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和发展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赵嘏的创作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 个人经历:赵嘏的个人经历也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可能曾在旅途中遇到类似的情景,感受到了离别的痛苦和对友情的珍视。这些经历激发了他创作这首诗的热情。

《旅馆闻雁别友人》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歌,也是赵嘏文学成就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