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沈舍人不遇

溪翁强访紫微郎,晓鼓声中满鬓霜。
知在禁闱人不见,好风飘下九天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沈舍人不遇》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拜访一位名叫沈舍人的官员,但未能见到其人的情形。诗中描述了清晨的鼓声、满鬓的霜发和飘散的九天香等场景。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唐代著名诗人。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他的诗歌作品以五言律诗见长,其中不乏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怀的作品。赵嘏的生平事迹较为复杂,曾四处游历并在长安等地有所活动,但他的具体政治经历和生活轨迹不详。
  2. 诗歌原文与赏析:在《访沈舍人不遇》这首诗中,首句“溪翁强访紫微郎”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试图探访某位身份尊贵之人的决心与努力。第二句“晓鼓声中满鬓霜”则细腻地描绘了时间与环境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早晨的紧张气氛和时间的紧迫。末句“好风飘下九天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见到对方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对方高贵的身份和令人向往的风采。
  3. 艺术特色:赵嘏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善于利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色。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溪水、晨鼓、霜发和香风等都非常生动,能够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氛围的场景之中。

通过深入分析《访沈舍人不遇》这一经典之作,不仅能领略到唐代诗人的文学才华,还能进一步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