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礼康成学,文章贾谊才。
巳年人得梦,庚日鸟为灾。
书草藏天阁,琴声入夜台。
荒阶罗驳藓,虚座网浮埃。
白马宾徒散,青乌陇隧开。
空怜门下客,怀旧几迟回。
哭郎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郎著作》是唐代诗人郑愔所作,一首充满深意和情感的诗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洞察。
从内容和主题上看,《哭郎著作》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郑愔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以及对逝去人物的怀念。例如,“诗礼康成学,文章贾谊才”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作者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学识,也暗含了对历史上文人墨客的敬仰。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也反映了作者在个人经历中对社会角色和责任的思考。
从艺术手法上讲,郑愔在《哭郎著作》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如“巳年人得梦,庚日鸟为灾”,这些看似简单的诗句,实际上蕴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层含义。其中“巳年人得梦”,可以理解为作者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经历了某种转变或觉醒。而“庚日鸟为灾”,则可能象征着一种不幸或灾难的到来。这些意象的组合,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深沉和复杂。
从历史和文化背景上看,郑愔作为唐代诗人,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元素。通过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环境的描绘,郑愔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历史风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这种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深入探讨,使得《哭郎著作》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历史的缩影和文化的传承。
《哭郎著作》不仅是郑愔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抒发,也是对唐代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特征。因此,《哭郎著作》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更是研究古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