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匡山

紫霄兼二老,相对倚空寒。
久别成衰病,重来更上难。
径危云母滑,崖旱瀑流乾。
目断岚烟际,神仙有石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游匡山》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以匡山为主题,通过描绘匡山的险峻景象和作者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之悲。齐己,一个在文学上有着深刻影响的唐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齐己(863年—937年),俗名胡德生,是唐朝晚期著名的诗僧。他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县塔祖乡,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晚年自号衡岳沙门。
  1. 诗作原文
    紫霄双老对空寒,久别重来上更难。
    径危云母滑,崖旱瀑流干。
    目断岚烟际,神仙有石坛。

  2. 诗意解析

  • “紫霄双老对空寒”:此句描绘了匡山的壮丽景色,天空与山林相映成趣,给人以寒冷之感。
  • “久别重来上更难”:表明作者长时间未见匡山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感受到的不仅是景色的变化,更有内心的感慨。
  • “径危云母滑”:描述了山路崎岖,如同滑溜的云母,增加了旅途的难度。
  • “崖旱瀑流干”:描绘了匡山的干旱景象,瀑布已干涸无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叹和担忧。
  • “目断岚烟际,神仙有石坛”:通过对远处云雾和仙坛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1. 写作背景
  • 关于《再游匡山》的创作时间、地点等具体信息,目前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然而,根据诗中的用词和意象,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晚年归隐时期所作,通过对匡山的描写,抒发了他对自然美和生命无常的感受。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简洁的语句,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匡山之中,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 语言精炼:诗句虽短,但意味深长,体现了齐己作为一位诗人的语言功底。
  • 情感真挚:诗中流露出的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这种情感的真实性和真挚性是其艺术魅力所在。

《再游匡山》不仅是一首美丽的山水诗,更是一首蕴含哲理的作品。通过对匡山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其精湛的艺术造诣,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传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这首诗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