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口泊舟晓望天柱峰

根盘潜岳半,顶逼日轮边。
冷碧无云点,危棱有瀑悬。
秀轻毛女下,名与鼎湖偏。
谁见扶持力,峨峨出后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口泊舟晓望天柱峰》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而且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齐己(864—937),唐诗僧,俗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湖南)人。他曾居住在江陵龙云寺,自号衡岳沙门,以性颖悟、善琴棋书法著称。他的诗作多涉及登临题咏、酬唱赠别等题材,风格清润平淡而不失高远冷峭。
  1. 诗歌原文
    根盘潜岳半,顶逼日轮边。
    冷碧无云点,危棱有瀑悬。
    秀轻毛女下,名与鼎湖偏。
    谁见扶持力,峨峨出后天。

  2. 诗歌解析

  • 根盘潜岳半,顶逼日轮边:这句话描绘了山峰根部深藏于山峦间,其顶部直插云霄,仿佛可以触碰到太阳。
  • 冷碧无云点,危棱有瀑悬:此句形容山峰之巅云雾缭绕,瀑布如丝般垂挂,给人以仙境般的感受。
  • 秀轻毛女下,名与鼎湖偏:通过“秀轻毛女”的形象描写,表达了山峰之美令人难以忘怀,与“鼎湖”相比更为突出。
  • 谁见扶持力,峨峨出后天:诗人以此抒发了自己对于山峰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越自我、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
  1. 文化背景
  • 《浣口泊舟晓望天柱峰》创作于唐代,这一时期的诗人往往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云集的时代,诗人们在这一时期的作品往往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 天柱峰作为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前来游览并留下佳作。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每句五个字,整齐划一,音韵和谐。
  • 在内容上,诗中通过对山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浣口泊舟晓望天柱峰》不仅是一首表达山水之美的诗篇,更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传世之作。它不仅为后世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也让人们得以窥见唐代文人的思想风貌和生活态度。对于喜爱古典文学和艺术的人士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一个值得品读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