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际晚菊上主人

九月将欲尽,幽丛始绽芳。
都缘含正气,不是背重阳。
采去蜂声远,寻来蝶路长。
王孙归未晚,犹得泛金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庭际晚菊上主人》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还蕴含了深邃的哲理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庭际晚菊上主人》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僧人齐己。他的俗名是胡德生,自号为衡岳沙门,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齐己在出家之前是一位文人雅士,其诗作多表达了他对佛教的虔诚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而他在晚年选择了出家修行,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诗僧。他的生平和创作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2. 诗歌原文:《庭际晚菊上主人》是唐代诗人齐己所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意境的五言律诗。全诗如下:九月将欲尽,幽丛始绽芳。都缘含正气,不是背重阳。采去蜂声远,寻来蝶路长。王孙归未晚,犹得泛金觞。
  3. 诗歌赏析:齐己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庭院中盛开的菊花。首联“九月将欲尽,幽丛始绽芳”开篇便以时间为序,点明了菊花绽放的季节和时间,同时“幽丛”二字也暗示了菊花生长环境的宁静与淡泊。颔联“都缘含正气,不是背重阳”则进一步揭示了菊花之所以能够傲霜开放,是因为它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这与菊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相呼应。颈联“采去蜂声远,寻来蝶路长”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蜜蜂和蝴蝶在花间飞舞的景象,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尾联“王孙归未晚,犹得泛金觞”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家的关切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情怀。
  4.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庭际晚菊上主人》作为唐代文人的代表作之一,对于研究唐代文学风格、审美观念以及佛教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这首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感悟,对于现代人也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庭际晚菊上主人》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也传递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