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炭

正拥寒灰次,何当惠寂寥。
且留连夜向,未敢满炉烧。
必恐吞难尽,唯愁拨易消。
豪家捏为兽,红迸锦茵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炭》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炭的意象,表达了对这一平凡无华物质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诗中的”正拥寒灰次”描绘了一位正在抱着冰冷的炭火取暖的场景。这种细节的描写,既体现了作者对于物质条件的依赖,也暗示了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的必要性。而”何当惠寂寥”则表达了一种期盼,希望这些炭能带给人内心的宁静与慰藉,尤其是在孤独或寂静的时刻。

诗中的“且留连夜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炭火相伴度过漫长夜晚的情景。这种陪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情感上的交融,象征着在艰难时刻相互支持和陪伴的重要性。“未敢满炉烧”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使用炭火的一种谨慎态度,担心一旦点燃太多就会消耗殆尽,从而强调了节约和珍惜资源的观念。

诗句“必恐吞难尽,唯愁拨易消”还蕴含了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即认识到自然界的某些事物虽然看似普通,但其存在和作用却不可小觑。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深邃的自然观和对生命循环的理解。最后,“豪家捏为兽,红迸锦茵焦”可能指的是豪绅贵族将炭烧得过于旺盛,结果反而使炭化为无用之物,甚至燃烧起来变成了红色的炭块,这既讽刺了某些人的浪费行为,又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谢炭》不仅是一首表达感恩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思的作品。它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资源,关注社会现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认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