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归城里寺,长忆宿山门。
终夜冥心客,诸峰叫月猿。
岚光生眼力,泉滴爽吟魂。
只待游方遍,还来扫树根。
寄山中诸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山中诸友》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反映了作者归隐山林时的心境和对朋友的思念。在文学领域,诗歌作为最富有表现力的形式之一,不仅承载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色。
《寄山中诸友》是唐代著名诗人齐己的作品。齐己号衡岳沙门,他的诗歌创作多登临题咏、酬唱赠别之作,风格清润平淡而不失高远冷峭。这首诗便是他在隐居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中的“自归城里寺,长忆宿山门”,描绘了诗人回归城市中的寺院,并怀念着山中住所的情景。而“终夜冥心客,诸峰叫月猿”,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深夜时分,内心宁静却又被山林间的声音所触动的复杂心理。这种情感交织,既有对世俗繁华的超然,又有对自然之声的敬畏。
“岚光生眼力,泉滴爽吟魂”两句中,“岚光”和“泉滴”既是自然界的景象,又象征着诗人的心灵受到洗涤与净化。而“只待游方遍,还来扫树根”更是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期许和归乡的愿望,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在文学赏析方面,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构建了一个静谧而深远的艺术空间。诗中的自然景观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同时也折射出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寄山中诸友》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归隐之情的诗作,它更是唐代文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哲学思考。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看到唐代诗人如何以诗歌为媒介,传达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