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乾昼上人宿话

连夜因风雪,相留在寂寥。
禅心谁指示,诗卷自焚烧。
语默邻寒漏,窗扉向早朝。
天台若长往,还渡海门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招乾昼上人宿话》—— 夜深风雪中的禅心

在唐代的诗坛,有一位名叫齐己的诗人,他以其清新、淡远的风格赢得了后人的赞誉。他的诗歌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和人生的苦乐,还融入了他深厚的佛教思想。今天要介绍的作品《招乾昼上人宿话》,就是他在那个动荡年代中,与朋友交流心得、分享人生感悟的一首佳作。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更反映了作者深刻的生活观和哲理思考。

“连夜因风雪,相留在寂寥。”首句便勾勒出一幅冬夜里,两人因风雪而不得不留宿于一处,彼此相依为伴的画面。这种场景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间的那份超然物外的友情。

“禅心谁指示,诗卷自焚烧。”第二句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在禅宗盛行的时代背景下,诗僧的生活充满了对佛学的探索和实践。诗卷象征着知识与学问,而焚烧则意味着对这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消化。通过这一行为,诗人传达了一种修行者将知识转化为内在力量的态度。

“语默邻寒漏,窗扉向早朝。”第三句继续展开,描述了夜晚的寂静与清晨的准备。寒漏声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而窗外的晨光,预示着新的开始。这里的“语默”既指对话亦指沉默,反映了诗人对内外世界的深刻理解及体验。

尾句“天台若长往,还渡海门潮。”更是将诗人的心境推向了高潮。天台山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之地,而“海门潮”则喻指人生的起伏与无常。诗人以此表达出一种超然的情怀:尽管人生充满变故,但依然可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继续前行,如同渡过大海的门潮一样自然。

《招乾昼上人宿话》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它更深刻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内心的关系。在这首诗中,齐己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感悟。这是唐代诗歌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