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河瑟瑟转金盘,喷露吹光逆凭栏。
四海鱼龙精魄冷,五山鸾鹤骨毛寒。
今宵尽向圆时望,后夜谁当缺处看。
何事清光与蟾兔,却教才小少留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高河瑟瑟转金盘,喷露吹光逆凭栏。
四海鱼龙精魄冷,五山鸾鹤骨毛寒。
今宵尽向圆时望,后夜谁当缺处看。
何事清光与蟾兔,却教才小少留难。
《中秋十五夜寄人》—— 王建的文学情怀
如果让我来介绍文学作品《中秋十五夜寄人》,我会说,这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创作的七绝。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中秋节的美景,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中秋十五夜寄人》是王建于唐朝时期的作品,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首句描写了明月高悬,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整个夜晚的场景;次句则通过“今夜”二字引入诗人对远方人的深深思念;第三句则将读者的思绪带到了那个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内心的情感宣泄,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中秋之夜图景。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王建用他独特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结合起来,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在现代,这首诗不仅被广泛传唱,还被许多诗歌爱好者所喜爱和研究。
通过对《中秋十五夜寄人》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建作为唐代诗人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情感世界。这首诗不仅是对中秋之夜的美丽描绘,更是对远方亲人深深的思念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