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叟

春风吹蓑衣,暮雨滴箬笠。
夫妇耕共劳,儿孙饥对泣。
田园高且瘦,赋税重复急。
官仓鼠雀群,共待新租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耕叟》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一首诗,描绘了农民在困苦中仍坚持耕作的艰辛和不屈精神。这首诗作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赋税压力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齐己作为唐代晚期著名的诗僧,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展现了深厚的佛学修养,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的深刻思考。《耕叟》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夫妇共同劳作的场景,以及他们面对自然与生活的艰难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与无奈,传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重。诗中的“春风吹蓑衣,暮雨滴箬笠”形象地刻画了农民们在田间劳作的情景,春风和细雨的描写不仅烘托了艰苦的环境,还增添了诗意,使得自然景象与劳动者的情感状态相融合。

《耕叟》中还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田园的高瘦和赋税的重复急迫,不仅是对农民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也暗喻了那个时代国家与社会对农民的压迫与剥削。诗中通过官仓鼠雀群的描述,进一步突出了农民面临的困境——新租的等待,暗示了农民为缴纳赋税而不得不节衣缩食的生活状况。这种对比强烈的场景,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农民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社会弊端的批判。

《耕叟》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其成为经典之作的重要原因之一。诗中运用了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直接表达,形成了一种质朴无华而又富有力度的美感。齐己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如将自然现象人格化,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耕叟》不仅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困苦的诗歌,还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