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牧锦城,马踏血泥行。
千里追戎首,三军许勇名。
残兵疑鹤唳,空垒辩乌声。
一误云中级,南游湘水清。
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而非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刘禹锡的前一年,即贞元九年(793年)。诗中描绘了诗人当年在锦城牧马时的情景,以及随后千里追击敌军、三军奋勇的战斗场面。
诗的原文如下:
前年牧锦城,马蹋血泥行。
千里追戎首,三军许勇名。
残兵疑鹤唳,空垒辩乌声。
一误云中级,南游湘水清。
诗中的“前年”指的是诗人在贞元九年之前的时间,而“锦城”则是指当时的成都,一个繁华的城市。诗人在描述自己骑马穿过满是鲜血和泥泞的道路时,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英勇。诗中的“千里追戎首”意味着追捕敌人的决心和行动,而“三军许勇名”则展现了士兵们的勇气和名声。
接下来的内容描述了战斗的场景,“残兵疑鹤唳,空垒辩乌声”,这里的“残兵”可能是指战场上剩下的战士,他们像鹤一样警觉地观察着四周;而“空垒”则可能指的是没有敌人的坚固堡垒,只有乌鸦的叫声在空中回荡。这种对比反映了战场的荒凉与和平的渴望。最后一句“一误云中级,南游湘水清”可能是诗人对自己当时处境的一种感慨,或者是对战争的暂时结束。
《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是刘禹锡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学风格,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