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春草

忆春草,处处多情洛阳道。金谷园中见日迟,铜驼陌上迎风早。
河南大尹频出难,只得池塘十步看。府门闭后满街月,几处游人草头歇。
馆娃宫外姑苏台,郁郁芊芊拨不开。无风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曾拂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春草》是唐代作家刘禹锡的作品,而非舞妓名。这首诗描绘了洛阳道和铜驼陌上春天的景象,通过对洛阳道和铜驼陌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是中唐时期文坛的重要人物。刘禹锡的诗作广泛涉及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其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2. 作品原文
    忆春草,处处多情洛阳道。金谷园中见日迟,铜驼陌上迎风早。
    河南大君频出难,只得池塘十步看。
    府门闭后满街月,几处游人草头歇。
    馆娃宫外姑苏台,郁郁芊芊拨不开。
    无风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曾拂来。

  3. 作品赏析

  • 《忆春草》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洛阳道和铜驼陌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洛阳道和铜驼陌作为古都的象征,承载着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 在诗中,诗人通过对洛阳道和铜驼陌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留恋。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描绘,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背景相结合,使得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 诗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河南大君频出难,只得池塘十步看”与“馆娃宫外姑苏台,郁郁芊芊拨不开”形成鲜明对比,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忆春草》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故乡怀念的诗歌,更是一幅充满情感与历史感的画面画卷。通过欣赏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