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鸿举游江西

禅客学禅兼学文,出山初似无心云。
从风卷舒来何处,缭绕巴山不得去。
山州古寺好闲居,读尽龙王宫里书。
使君滩头拣石砚,白帝城边寻野蔬。
忽然登高心瞥起,又欲浮杯信流水。
烟波浩淼鱼鸟情,东去三千三百里。
荆门峡断无盘涡,湘平汉阔清光多。
庐山雾开见瀑布,江西月净闻渔歌。
钟陵八郡多名守,半是西方社中友。
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狮子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鸿举游江西》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与友人鸿举共同游历江西的愉快经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平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而遭贬。他的文学创作多涉及政治抒情,尤擅长五言、七言诗。
  2. 诗歌原文:禅客学禅兼学文,出山初似无心云。从风卷舒来何处?缭绕巴山不得去。山州古寺好闲居,读尽龙王宫里书。使君滩头拣石砚,白帝城边寻野蔬。忽然登高心瞥起,又欲浮杯信流水。烟波浩淼鱼鸟情,东去三千三百里。
  3. 主题思想:该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 艺术手法:刘禹锡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从风卷舒来何处?缭绕巴山不得去”展现了庐山的壮丽风光;“忽然登高心瞥起,又欲浮杯信流水”则传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世俗束缚的反抗。
  5. 鉴赏评价: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意境,被后世广泛传颂。它不仅展示了刘禹锡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刘禹锡的这首《送鸿举游江西》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和自然的独到见解。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刘禹锡的文学世界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