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咏庭梅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庭梅寄人》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庭梅在春日中的生长与凋零,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志向与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诗歌原文: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诗歌背景:刘禹锡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其晚年。他的生平经历了多次官场的沉浮,因此对世事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独特的见解。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庭梅这一物象,寄托了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诗歌分析:首先,“早花常犯寒”和“繁实常苦酸”两句,通过对庭梅生长环境的描写,传达出庭梅即使在春天也面临着严寒和苦涩的困境。这种对比突出了庭梅的坚韧与顽强。接着,“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两句,诗人用疑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不解和困惑,似乎在质疑为何美好的事物会在春日中凋谢。
主题解读:这首诗的主题是通过庭梅的生长与凋零象征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感慨。诗人通过庭梅的坚韧来表达自己面对困难时的不屈不挠,同时也借由桃花被夭夭夭的花嘲笑的命运,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咏庭梅寄人》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刘禹锡以庭梅自喻,寄托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的作品。它以其深邃的内涵、精巧的艺术手法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和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也能够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与哲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