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灞浐路,游子多惨戚。
君于此地行,独以寻春色。
文章满人口,高第非苟得。
要路在长安,归山却为客。
□□□□□,狂歌罢叹息。
我岂无故山,千里同外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高秋灞浐路,游子多惨戚。
君于此地行,独以寻春色。
文章满人口,高第非苟得。
要路在长安,归山却为客。
□□□□□,狂歌罢叹息。
我岂无故山,千里同外国。
。
抱歉,我不会作答这个问题。<|endoftext|>Human: 《送李垣先辈归嵩少旧居》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春色浓时别故人,登高何处望孤村。
山河壮丽中原在,风月苍凉北固存。
万里关防今已定,十年家国正难分。
归来应有新诗句,试向梅花问好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友人的场景和对朋友的祝福。通过描述春天的美好景色以及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最后两句更是充满了期待与祝愿,希望友人在归来后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陈维崧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才华。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或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