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灞浐路,游子多惨戚。
君于此地行,独以寻春色。
文章满人口,高第非苟得。
要路在长安,归山却为客。
□□□□□,狂歌罢叹息。
我岂无故山,千里同外国。
【注释】高秋:深秋。灞浐(pà xàn):长安附近的两条河流,这里指代长安。游子:在外做官的人。惨戚:悲伤。君于此地行:您在这条路上行走。寻春色:寻找春天的景色。文章满人口:你的才华横溢。高第:科举考试中举。苟得:随便得到。要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归山却为客:回家时反而成了客人。□□□□□:狂歌罢叹息。我岂无故山:我难道没有自己的家乡吗?千里同外国:远离家乡,如同身处他乡。
【赏析】此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送别的朋友是李垣先辈,而李垣则是一位有才能的士人。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首联点明送别时间、地点和人物,“高秋”指深秋,“灞浐路”即指长安附近的两河之滨。诗人以“多惨戚”概括了送别的环境气氛。
颔联写送别之际,李垣仍不忘寻觅春光,抒发其对春天的喜爱。
颈联用“文章满人口”比喻李垣的才学渊博,用“高第非苟得”表明李垣中举并非偶然。
尾联写友人归去后的处境,他虽回到了故乡,却仍然身不由己,像客人一样生活。
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诗人通过送别李垣,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