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登城眺望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
遥指夕阳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明后登城眺望》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名篇。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后的美丽景色和繁华的城市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长安这一古城的深切怀念。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介绍:刘长卿,唐代著名诗人,与高适、岑参并称“三杰”,以五言律诗见长。他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追求工整严谨,语言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美。

  2. 诗歌原文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3. 诗意解析:首联“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描绘了清明后的景象,云山近在咫尺,给人以宁静而广阔的感觉。颔联“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则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情景。颈联“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展现了一幅开阔的自然景观图。末联“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4. 艺术特色:刘长卿的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清明后的春景和长安城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他对自然美和人文历史的感悟。

  5. 赏析与评价:《清明后登城眺望》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人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展示了唐代盛世的繁荣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深刻感悟。

《清明后登城眺望》作为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示了刘长卿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深远的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