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录事赴任苏州

古堤迎拜路,万里一帆前。
潮作浇田雨,云成煮海烟。
吏闲唯重法,俗富不忧边。
西掖今宵咏,还应寄阿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录事赴任苏州》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王录事赴任苏州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一字允明,唐朝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被称为“ 幽雅古澹”。天宝末年,书佐王缙奇其才,从之游。大历初,为长安尉,后历任淮南、江宁令,又为检校祠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终郢州长史。他的诗多写山水景物、田园闲适之思,尤以五言古诗成就为高。与钱起齐名,称“钱卢”,同为“大历十才子”。

  2. 原文节选
    古堤迎拜路,
    万里一帆前。
    潮作浇田雨,
    云成煮海烟。
    吏闲唯重法,
    俗富不忧边。
    西掖今宵咏,
    还应寄阿连。

  3. 创作背景:卢纶在唐代文学界有着较高的地位,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内心世界。据史料记载,卢纶与当时的官员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他的作品中可能包含了对官场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而《送王录事赴任苏州》作为其中一首作品,既展现了卢纶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他对于友人即将赴任的期待和祝愿。

  4. 主题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期待。在古代文学中,送别是一种常见的主题,往往寄托了作者对离别之人的深情和不舍。而期待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希望。在这首作品中,卢纶通过对王录事赴任苏州的场景进行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同时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友情和仕途的看法。

  5. 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卢纶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来塑造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送别的场景之中。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作品更加富有诗意和深度。例如,诗中的“古堤迎拜路”、“万里一帆前”等句,通过描绘场景和动作,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热烈的氛围;而“吏闲唯重法”等句,则展现了卢纶对于官场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见解。

《送王录事赴任苏州》不仅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寓意的表达,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友情、仕途和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理解。无论是对卢纶本人的研究,还是对唐代文学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关推荐